文章详情

上市公司融资面临的问题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哪个好

12-17     浏览量:102

内容导航:
  • 企业在融资方面需考虑哪些因素
  • 公司上市融资优点和弊端
  • 上市公司融资风险
  • 关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问题
  • 上市公司和不是上市公司那个对员工比较好?
  • 我过上市公司为何偏好外源融资? 而又为何偏好股权融资?
  • 为什么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 1、企业在融资方面需考虑哪些因素

    一、融资总收入与融资总成本的问题
    融资目的就是投资收益,而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投入,融资成本包括资金的利息成本、融资费用和可能的风险成本。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可以进行融资。预期收入的利润百分比是否比融资利息高。要警惕高利息的高利贷融资适得其反的融资。
    二、企业融资要控制负债率。
    在筹集资金时,要评估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可能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导致企业负债过多,增加经营风险。融资不足,可能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自身条件以及成本情况,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
    三、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
    通过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控制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发展决定性因素,防止因为融资方式不合理带来的高成本或者高风险,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留下隐患。
    在当前实体融资有难度情况下,应该考虑多途径融资方式,如利用互联网融资方式。
    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对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做到投资者和有融资需求的需求方进行直接对接,尽量减少复杂的中间的环节,让投资人能直接的享受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成长红利,企业直投信息更加透明化,而且投资人收益也相比其他的投资方式收益有了显著的提高。
    四、掌握一定的融资技巧
    创业致富投资的获得除创企业项目和企业家的素质外,还需一定的融资技巧。包括做好充分准备,提供合理有说服力的计划和数据,对被融资方给予信心和动力等等。
    五、选择合适融资时机。
    要及时掌握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信息,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分析和预测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条件以及各种趋势,选择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制定和实施融资计划。
    六、通过选择合理融资计划,确保资本结构优化。
    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评估融资的风险,合理确定最佳资本结构,通过重组、公司治理重构和激励制度再造等配套策略,确保实现资本结构优化。

    2、公司上市融资优点和弊端

    一、上市融资的有利方面
    1 、公司上市最重要的利益是获得资金。
    2 、开通未来在公开资本市场上融资的通道,增加借贷能力;一家完成首次公开上市的公司只要具有较高业绩和发展潜力很容易再度在证券市场上筹措源源不断的资金并易获得银行的信任。
    3 、增加资产活动扩展经营规模,公司股票在证券市场上的流动性有助于公司用来收购其他业务。
    4 、增加资产净值。
    5、 强化公司的素质,现有的稳定性以及竞争地位,公开上市加强了顾客供应商贷款人以及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提升公司的素质稳定性和竞争地位。
    6 、提高公司声誉
    7、有利于企业明确主营业务,保持良好的成长性,提升科技含量,上市公司要求有高度集中的业务范围,严密的业务发展计划和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较大的业务增长潜力,准备上市的企业应提出具体的经营策略,让投资者相信企业的确有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拥有良好的成长性。
    8、有利于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是有限责任制或合伙制,普遍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治理结构不合理家庭化管理等问题,因此在准备上市前必须建立起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上市融资的不利方面
    1 、证券交易管制机构的报告要求
    2 、公司管理难度增大,企业上市后从股东大会管理层到各项业务都要求正规化,不得违反相关法规,从而降低公司事务的处理弹性。
    3、股东信任危机
    4、信息披露的要求上市公司须公开年报等各类期间报告,公布重大业务人事以及法律事务,使经营活动处于公众关注之下。
    5、 证券活动的集团诉讼风险,公司上市后会面临来自众多投资人的集团诉讼风险,如一旦公开与预期相差甚远的财务结果或重大合同的损失,往往会造成市场震动甚至引发公司投资人对公司及其内部人的集团诉讼。
    6、创业者丧失股份控制权的风险,当过多的股票被放到市场出售,一旦别人的持有股多于创业者的股份时,在股市上收购的股东们就回取得所有权。
    7 、较为昂贵的上市成本,尽管在第二板上市费用较主板市场低许多但仍需承担入市费年费、律师费、审计师费、财务顾问费、承销商费以及各种杂费如印刷申请、宣传广告调查等费用和佣金。
    8 、存在更大经营压力

    3、上市公司融资风险

    内容来自用户:蒋先芳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这些公司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若想实现公司的发展壮大,对资金的需求量势必会变得更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会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以此来保证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或者扩大经营范围,那么公司相应也会面临许多融资风险。选择对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及防范这个题目进行分析的意义在于:第一能使公司强化其风险意识,正确认识融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融资风险,使融资决策更加合理,从而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使公司能更好地进行融资;第二能提高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进而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也得到提高,实现公司资金运动的良好循环,满足公司未来发展的需要;第三使公司及时地发现在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优化公司的资源配置,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发展力。
    英国人多德森(James Dodson)在其《保险学讲义初稿》(1756)中阐述了确定保险费用的一些方法,并且最早对风险的处理问题采用概率方法。在此之后,对于风险的研究逐步扩大到日常经营、银行信贷、工程投资和金融投资等不同的经济活动中。西方融资理论中的融资风险主要体现在合理的融资决策的过程中,找寻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对融资风险控制和利益最大化的均衡点,尽可能降低公司的融资风险,使公司财务杠杆收益最大化,进而实现较大的投资收

    4、关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问题

    结合实际写就行了,
    上市公司融资方面在网上有很多的。
    已经上市的公司,想融资简单点
    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增发股票的方案,发行价一般在股东大会前2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股东大会通过了以后,材料准备好,上报到证交所,等审批通过就行了。证交所通过了以后,就是排队等者上市了。
    要更具体的在网上找把,这方面有很多资料供你参考。

    5、上市公司和不是上市公司那个对员工比较好?

    不一定的,看是哪个行业的。还有就是上市公司可能就是流程规范一点,福利相对健全,不上市的公司可能自由一点,但其实关键还是看公司的盈利状况

    6、我过上市公司为何偏好外源融资? 而又为何偏好股权融资?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倾向的成因分析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的解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1)大股东代理人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机制的缺乏。(2)股权融资事实上的低成本或软约束。(3)债券市场不发达。这些原因从不同角度并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上市公司偏重股权融资的成因。此外,由于中国选择了向市场经济过度的渐进式改革道路,而资本市场又是政府政策主导下的产物,因而中国公司的资本结构及其融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受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1.企业融资环境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融资行为的历史演变是同国内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相联系的。随着行政性划拨资金、拨改贷、债转股,到当前资金市场的初步形成,我国企业融资制度正经历着由财政主导型计划融资制度向金融导向型市场融资制度的转变,而这一切又基本上是围绕着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的。然而,在证券市场形成之前,国内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国有资本匮乏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改观,国有企业高额负债压力也一直没有得到缓解,所以以支持国企改革、充实国有资本金、缓解银企矛盾为初衷的股票市场,是在整个社会融资渠道不畅的背景以及寻求“为降低负债率而降低负债率”的目标下发展起来的。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股权融资无成本意识及企业借贷和投资的决策者并不受到风险和责任的约束的机制。
    行政化的发行额度和家数分配制度加剧了国有企业对上市额度的争夺,政策面的支持使股价指数在20世纪90年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持续增长,投资人一方面因为没有更多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股价持续增长的诱惑使他们争相进行“股票投资”,国有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放过如此有利的股权融资“机会窗口”,更何况企业在银行信贷紧缩的情形下所面临的融资选择本来就非常有限。而相对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却由于国家严格的利率管制、信誉评级不规范及从管理上企业债券仍与“计划”紧密相关等原因发展严重滞后。正是这样的融资环境造成了国企对上市的追逐和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偏重。
    2.法人治理结构与公司内部人控制。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典型形态是公司企业。它将出资人与经营管理者相分离,出资人是外部人,不代表公司,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公司经营管理与控制权属于经营管理阶层,从而形成了公司的独立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摆脱传统控制方式束缚,引进专业化经营管理,为公司企业有效运作提供了基本保证条件。同时,公司法人治理为企业外部融资打开了大门,使法人企业可广泛吸收社会资本而不必受到众多出资人对企业的干预和影响。理论上法人治理结构是市场经济体系下最具活力与适应力的企业制度。但是,股权的高度分散或高度集中,都有可能导致法人治理结构某种程度上的扭曲,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首先,当前国内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出自于上市公司股权过度集中。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超过50%,发起人股权比例高,形成“一股独大”现象。国有股权过度集中的后果是进一步延续了原国有企业产权界定不完整、产权关系不明晰的顽症。事实上,明晰的产权关系是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在明晰的产权关系下,股东作为委托人拥有企业法人财产的终极权利,并有权依法制约经营者;而经营者作为代理人,虽不完全拥有财产权利,但拥有财产经营权,委托者与代理者双方依据规定共同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尽管国有企业的授权经营存在着全民和国家、国家和各级部门之间的代理关系,但是多层次代理关系的产权界定较为模糊,造成了微观层次的代理者没有相应激励动力去有效运营国有资产,委托人也缺乏积极性去监督代理人。
    其次,在委托代理关系的确立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引入人才市场机制,企业家不受市场约束。而较为完善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代理者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当代理者侵害委托者的利益时,委托者可以通过董事会解聘代理者或在股票市场上抛售其股票,无论那种方式,代理者都要为此承担责任。而在中国上市公司现行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者的主要决定权仍掌握在政府主管部门手中。这样在经营过程中,一方面,如果代理者侵害了委托人的利益,其责任难以追究;另一方面,由于委托者和代理者其实都是国有资产不同层次上的代理人,因此还会产生合谋倾向;最后,失去控制的内部人对自身利益(如逃避风险)和个人成就感(如控制权)的追逐进一步导致了企业融资决策选择与股东利益目标相偏离。
    最后,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收入可分为货币性收入和控制权收益两类。货币性收入数额较少,且与企业效益关联性小,而控制权收益占了经理人员收益的主要部分。如果企业破产,则经理的控制权收益就会丧失,因此经理人员更有积极性保持企业不破产,这时,以不会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产生任何影响的、无需还本付息的股权融资方案,替代负债融资就会成为经理人员的最佳选择。
    3.弱有效市场导致企业股权融资成本过低。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和运作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投资者的非理性,为上市公司利用投机方式进行股票融资提供了更多动因,从而对公司融资结构优化产生了不利影响。价格信号失真,脱离经营业绩,市盈利率高出正常水平,给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不稳定性。因此,证券市场的弱有效会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对融资方案的选择。股权融资的成本除包括直接交易费用、红利或股息外,还包括由于信息非对称所产生的间接交易成本以及其它一些成本构成形式。间接交易成本,主要表现在逆向选择所产生的企业市场价值被低估而导致的股权融资成本上升。债权融资的成本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或发行证券进行融资所发生的成本,包括本金、利息以及债权融资的衍生成本(即企业的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黄少安和张岗(2001)将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总成本定义为股票投资股利、股权融资交易费用、上市公司的控制及负动力成本以及股票上市广告效应带来的负成本四个部分,测算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单位成本仅为2.42%。而当前上市公司债权融资成本包括利息、破产成本、预算硬约束的厌恶成本等。测算当时三年期、五年期企业债券的利率最高限分别是3.78%和4.032%,而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一年期为5.85%,三年期为5.94%,五年期为6.03%。由此得出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要比债务融资成本低得多。
    4.股权融资软约束特质。企业经营者在决定债权融资时,除必须考虑定期偿付的利息与本金外,代理和破产成本也是影响他们决策的重要因素,并且对决策者来说,债权融资一旦实施,上述因素都将对他们形成硬性约束。而股权融资恰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公司常年不分红,或者只是象征性分红,极少有企业将当年盈利全部实施分配,而往往采取不分配红利、低比例分配或送转股形式,因此,股利支出极低,股利支出对上市公司并不构成很大成本。与此同时,证券市场弱有效及投资理性不足,导致信息非对称条件下股权融资间接交易成本缺失,进一步强化了现有股权融资的软约束特性。
    5.证券市场结构失衡,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比例都显得过于偏小。债券市场的欠发达对当前上市公司的债权融资造成了消极影响。
    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多种,但重股轻债的宏观政策是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府对企业发行债券控制过多。发行企业的地域、行业、所有制等都有严格的限制,不能超越规定范围,从而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计划性的资金分配手段难以使众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募资。(2)企业债券的发行额在年度间起伏较大,直接影响企业和投资者的筹资和投资决策。(3)企业债券的利率由政府严格管制,远低于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库券利率,降低了企业发债和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4)企业债券流动性因发行机制所限而较弱。债券发行和交易价均由券商控制,供求双方无权决定价格,因此难以避免双方利益损失,这使得投资者惜售并总是持有到期再兑付。(5)与股票融资成本相比,债券融资成本较高,限制了企业选择发行债券融资的积极性。(6)在股票融资优于债券融资的制度安排下,政府人为安排股票融资向绩优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使债券市场风险增大,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目前,政府在融资成本较小的股票市场扶持的是效益好的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融资变得十分困难,而在融资成本较高的债券市场上融资的却是效益不太好、拖欠债券利息的企业。

    7、为什么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的解释大体可以分为...尽管国有企业的授权经营存在着全民和...3.弱有效市场导致企业股权融资成本过低。中国证券...

    相关推荐